Gallery
兒瞳趣
陳脩云 馬懿君 黃思綺
兒瞳趣靈感來自於小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之一,繪畫像是兩座山,又像是兩隻色鉛筆的尖端。透過兒童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並且重新解讀,用110公分的事也看見純真的、寂寞的、忙碌的長大的未知的世界。
台灣色
李穎勳 呂哲源
萬變中不變的是,屬於台灣特有的顏色
台灣,一直有一種屬於自己的顏色。古老磚屋的紅色,記載著台灣過往的記憶;水泥的灰色,構築了大大
小小的建物;山林的綠色,描繪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這些專屬於台灣的色彩,美好體現了台灣文化與地貌的多元,更為台灣訴說出無數且深刻的時代故事。
然而,在某些時刻、某些狀況,色彩遭到濫用,街道上凌亂的招牌、古蹟旁刺眼的標語抑或是隨處可見的
冰冷鐵皮,我們舉證歷歷。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也許是無心之過,也可能是台灣人的美學素樣或教育不足,
但不論如何,都已鯨吞蠶食著這片家園,既有景色的美麗已不再雋永,台灣色的耐人尋味也逐漸逝去。
我們,試圖站在觀者的角度,重新檢視台灣的色彩環境。從還原台灣色本該擁有的美麗,
到放大每個衝突色彩的使用細節。每位觀者必能深入其境,如同親臨現場,
發現、更省思這些長期存在你我身邊的色彩問題。
gene牌特務
陳向容 趙瑋甄 郭芳妤
周宛儀 梁維庭
攜帶遺傳信息的序列,經過父母雙方染色體的調配,你/妳滿意自己現在的樣子嗎?有沒有想過有別於現在的、其他可能?
「但我有點厭倦『人』的樣貌⋯可以換點其他的嗎?」
可以當一隻慵懶被溺愛的貓、也可以變成每天自顧猶憐的草莓戚風蛋糕,甚至可以將成天使用的emoji植入基因、代表自己。如果你/妳願意相信,gene牌特務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Seeing is Believing?
陳詩妤 張以欣 李奇芸
李宇哲 蔡睿迪
宇宙中唯一不變的 僅有變動 於是我們突發奇想 想讓你看見生命萬物永無止盡的流變。
雙眼,只能在有限的面向感受物體投射的光線 空間,卻能在無限的次元延展交疊出不同的面貌。
我們透過錯覺藝術的主題 挑戰你是否能徹底看透事物的全貌 抑或只能瞥見一角?
不變中的萬變 相同亦或相異
究竟眼前所見是否為真?
Seeing is Beliving?
ホ一ム
邱銘慶 陳柏瑜 石 羽
李時安 吳采蒨
在科技冷漠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貼近了,不過身處陌生城市裡的你我,都有無可避免、必須面對內心孤寂的時刻。
XY,是未知數,也是滄海桑田的世界裡唯一不變的真理。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概念來呈現作品,在照片裡融入「家」的概念,結合手繪風格,在瞬息萬變的城市裡,找回初衷,找到回家的路,也找回最初的自己。
本作品為互動式裝置,動動手,把象徵家的小物件放回他們的位置。
樂園
吳 喬 曾彥翔 吳依宣
吳佳嬡 江鈺云
時間的推進迫使樂園關閉,孩子手裡的冰淇淋融化為沉重的公事包、無聲的資訊取代歡笑聲,旋轉木馬、摩天輪和童年的記憶一起停在原地……
四個遊樂園的島主決定擺脫命運,將樂園重新開業!
「樂園」以四大主題島嶼轉譯人類在長大過程中的變化,並以象徵童年回憶的樂園為基礎,凸顯回歸純真的反作用力。
廣告三 吳喬:
去遊樂園玩當然是要好天氣!LOGO是由大自然和遊樂設施的小元素,配合孩子期待出遊的照片所設計出來,扣合我們這組的創作理念,希望我們在長大過程中,能不忘兒時的純真,快樂的生活下去!
傳院二 曾彥翔:
小時候,夜市裡總是會出現一兩個攤販在賣黏土怪獸,他們擺在一起就像是怪獸家族,儘管每個都有不同的長相;或許,這就像是我們的社會,個體與群體之間也存在的曖昧的形式吧。
新聞三 吳依宣:
社會化形塑的外表下,人們在生活空心地旋轉,期許在夢裡放映更真實的自己。
廣電三 吳佳嬡:
很多時候想躲到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帶上我喜歡的一切,安靜的浪費一些時間。世界不一定會一直是我喜歡的樣子,只願我擁有的一點點勇氣和樂觀可以一直不變。
斯語三 江鈺云:
太陽總是會再出來的吧?
我覺得一切本於愛的,表現出來是溫柔。而太溫柔的結果是,那些隱藏不覺的恨,只會像瘟疫般的傷了自己。
對我來說,血濃於水,是不變,而且是永恆。但那讓我一直變的,是因為害怕傷人,而不斷隱藏不說的難過。
我想,萬變是當我過度揣測,而身旁所愛、關心我的人們靜默不語,卻仍被我自己緊抓著不放、飄散在空氣中的、每一個靈魂。
不變的凝視
李易儒
「不變的凝視」由我在2014至2015年時的旅行與攝影經驗出發,試圖討論現代的觀光旅遊體系裡,觀光地如何被再建構與再現,以激發人們對於旅遊的愉悅想像,進而吸引新的旅者到該地進行不變的凝視和影像製造。旅者回返家鄉社區後,具同一性的影像又何以承擔紀念品與物質記憶載體的功用,而將普遍旅遊經驗個人化。
人園
王晨熙 洪志豪 謝 廷
「冰原動物區、沙漠動物區、熱帶雨林動物區 ⋯⋯ 」人類將動物抓到動物園裡分類,關在籠子裡,供作娛樂或教育的用途。那會不會有一天,人類被一種從外星球來的更高階物種關到所謂的「動物園」裏頭,分成「白種人區、黃種人區、黑種人區 ⋯⋯ 」我們被無情地抓去做實驗、交配、基因改造,當那些不「人」道的行為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該如何應對?究竟不變的是否是人類的自私?那以為可以主宰萬物的優越感?
潛規則unspoken rules
張以萱 黃健哲
人類搬離洞穴
住進水泥灌成的叢林
人類發明汽車
厭惡將腳掌踏上濕軟的土
人類倚靠社群網站
捨棄與人面對面談話的能力
這個社會總是如此快速
快速的變動
快速的進步
快速的讓人追不上
唯有自然
仍舊溫柔地、安靜地守護著它們的本質
鯨魚躍出水面換氣
蜂鳥採食花蜜生活
狐狸奔馳林間狩獵
萬變中的不變
那些自然中的潛規則
未知數
姜利瑩
如果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於人類,會是什麼樣的公式?兩個眼睛加上一個鼻子、一個嘴巴、還有兩百零六根骨頭⋯⋯但是所有人都一樣嗎?是什麼使得我跟其他人不一樣?我試著在這則公式上面加上一個“X”,一個未知數。多了這個未知數,每個人都成為了獨特的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X”——那麼,我的“X”,代表的又是什麼東西呢?
極簡主義電影海報創作
彭俊堯
電影海報是一個我一直非常喜歡的平面設計載體,它是「變」(動態影像)中的「不變」(靜止海報)。這樣不變的凝結瞬間,卻必須精準詮釋一部長片中無數畫格的精髓,讓曾經看過該片的觀眾會心,這也成為作者對於資訊的取捨與概念極簡化的練習。
此次展覽以作者本名縮寫PCY出發,選擇個人過去的數件電影海報創作展出,希望各張海報中所出現的「電影眼」能引發影迷與觀者共鳴。
東方哈啾
陳郁雯 王瑞伶 王婉慈
以趣味的方式呈現政大學生這幾年來所遇到的種種「怪異」現象,諸如:宿舍冬天沒有熱水、網速很慢,可是卻有經費蓋一座不符效益的電梯;以及前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的課程精實。我們希望將學生所遭遇的現況真實的呈現出來,一同發洩這些苦悶。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w7L6ScYJI&feature=youtu.be
人性三毒
胡斯閔 蔡孟潔
蔡至嶼 林庭伃
「有利益我者生貪慾,違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是故名為痴,三毒為一切煩惱根本。」──《智度論》(卷三十一)
那是如大樹般深紮於人心上的三毒。不論時代是如何更替,人們的血液裡依舊摻著毒素,迫使我們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煩惱來折騰自己。這便是人性啊,我們又怎能視而不見,又怎能不面對…。
大量複製
曾詩芸 王湘婷 賈晉平
複製時代中,物品在制約過的程序下被大量製造。這些物品,有些陪我們走過一段不算短的日子,有的卻只存在倏忽流光中便消失不見。我們希望以重複性高的實物來表達人類之於物品最大的不同是有情緒的、會改變的,並希望以鮮艷色彩呈現。不過回頭一想,這些人會不會也只是另外一批大量製造下的產物呢?
街上的矛盾
高育琴 詹金達 王雋彥
社會上總是充滿着矛盾的事情,但它們總是和諧的並存。像白天熙來攘往的旅遊區,晚上卻可能是街友的棲身之所。高聳的商業大廈,旁邊可能是殘舊的公寓。這些矛盾都涉及很多例如貧富懸殊的社會議題,這些景象都在我們身邊,但通常都不會注意。我們希望拍出社會上的矛盾,讓大家可以關心和重新觀察社會。
成長
羅紹文 蔡秉儒 黃威凱
一路上試圖遺忘哀傷,又哀傷於這種遺忘,這並不是沒有終點的循環,因為時間早已失去了走著走著,步伐竟然也慢慢加快,要跟上快速的步調,唯一能做的便是專注看著自己走了多久多遠,已成未知數,唯有停下腳,才能達到解答。
Four
陳林煜 李欣澄
劉于瑄 歐陽青昀
四個人四個性格,XY軸劃分出四個象限,正正、負負、正負、負正,大不相同的組成卻生活在同一平面。一刀決定了黑白,一體兩面,但白是所有色光的組合,黑是所有顏料的混合,看似兩色,卻是無限。用最簡單的顏色來看這世界,不添加一點的色彩,看待世界的變與不變。
失敗人生
王伊如 鄭庭薇 李亞潔
陳畇爾 張庭瑋
我們的人生不斷的在變化、前進,
但是往往我們會在生活中一再挫敗,
徒勞無功,
像是一直對心儀的人告白卻總是被拒絕,
想要早睡早起的過健康人生卻總是不知不覺拖到三更半夜,
總是說著要減肥中消不掉肚子上那塊肉,
想要突破自己卻總是在矛盾裡徘徊,
當然,我們不是沒努力過,
只是改變不了失敗的人生。
死,no why
曾筳婷 楊子瑤 李 濃
每個時代,同樣的人卻有不同的致命傷,我們從經典童話白雪公主那顆致命的蘋果,帶著大家一起看著從1940年代後到現在每個不同年代,對於整個人類的威脅。1940年代,因為人類貪婪所引發的戰爭;1960年代,戰爭後人們沉淪於嬉皮,酗酒,毒品;如今,人類則因為食安問題,環境破壞,將自己推入了另一個致命的深淵...
原。本
王斯寰 蔡函瑾 陳思頻
簡岑芳 梁 榕
你想過嗎?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可能帶著不同的外表,卻蘊含同樣的美麗意義。嬰兒車與汽車看似大異,但他們皆擁有相同的本質:為人類代步。年紀、適用的物品或許會改變,但本質、意義卻沒有不同。一如現今的性別,掙開從前兩性的框架,在多元的認同與發展下,我們仍可見相同的本質,在不同的外表下熠熠生輝。